联系我们

经 理:刘经理
电 话:0317-4646286
手 机:13021888808 13931744837
传 真:0317-4648539
邮 箱:hbxhpj@126.com
地 址:河北省献县抛庄工业区
主 页:www.xhssjpj.com          
您的位置:冲压轴承座|锥形托辊|冲压挂钩 >> 公司新闻 >> 中国轴承的出路

中国轴承的出路

中国轴承的出路

作者:管理员 点击: 日期:2015-06-29 14:52:10
自从2年前从外贸公司采购转为工厂的销售,使我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了市场,不仅感受到销售开发市场的不易,更是感叹中国轴承企业的困难,整体竞争力在降低。看到更多轴承同行举步维艰,甚至被洗牌出局,不禁要问,我们中国轴承路在何方啊?
虽然中国轴承行业发布了三季度的统计数据, 1~9 月份,105家企业生产轴承同比增长14.32%;轴承成品销售量为同比增长 14.42%;轴承出口销售量为同比增长1.07%;轴承成品库存量同比增长4.97%。1~9 月份,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1.39%;产品销售成本和产品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73%;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减少9.53%;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4.86%。但是我看到的却是更多的是轴承外贸企业因为市场低迷,订单减少,人民币升值利润降低导致裁员;更多地轴承生产企业人工成本上升,订单下滑,市场萎缩不得不采取工人轮休;更多的经销商面临价格竞争,回款困难不得不转行代理其他产品。
目前市场转型关键阶段,对于轴承行业的中型企业非常关键,参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轴承行业洗牌不可避免。不管从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还是出口贸易商,行业集中度将会大大提升,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死掉大部分企业。那么如何使企业能在这轮冲击中得以生存,并且能够得到发展,就非常重要。
最重要就是解决自己企业存在的中国轴承行业的“硬伤”和“软伤”。
硬伤就是中国轴承整体行业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创新不足,轴承材料和加工装配都不强。轴承的先进技术还是掌握在国际上领先的价格品牌厂家手里,而且他们的研发力度还在加强,已经从单独的轴承零件扩展到整个系统部件。而我们国产轴承的很多标准还停留在80年代,特别是国内轴承行业的标准起草单位还在固执地试用老的图纸和工艺。之
特别是一些主机行业,还只能采用国外的一些轴承图纸,因为他们的设备也是吸收国外先进设备,国产轴承没法替代,我之前开发一个主机厂,客户给我的轴承图纸还是人家FAG80年代的轴承图纸,现在还在用,我们还在抢着做人家80年代就进入市场的产品。所以首先企业要树立不断研发和创新的思想,需要吸收国际大公司的技术和工艺,更要大胆投入改进轴承制造装配,提高产品研发投入,加强企业精益生产的管理。国家也应该将轴承的技改项目更多的倾向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历来是各种经济所有制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也能真正将国家的投入好好利用的经济体。
软伤就是品牌意识差,质量意识淡薄,低价竞争严重,假冒产品充斥市场,降低了中国轴承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拖累了轴承行业的整体发展。虽然是轴承生产是个大国,但是不是一个强国。品牌差,假冒多和国家的监管和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对知识产权的缺失保护,对假冒产品的放任,导致市场混乱,信用缺失。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希望有关地区和执法部门严格执行,打击假冒,整顿市场。一些地区也应该利用这次机会,拿出当年温州治理皮鞋一样的勇气,来个华丽转身。
质量意识淡薄,低价竞争严重跟我们轴承企业自身有很大的关系,前几年市场好,大家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停地采用价格竞争,降低质量抢占市场。等到市场不好了,产品价格降不下去了,亏本了。记得重庆力帆老板尹明善2010年发表了文章《反思物美价廉》,回顾和反省了重庆与日本摩托车在越南的十年角力。文章说1998年在越南市场上,梦Ⅱ型弯梁摩托车每辆售价为2100美元,而同型号的中国车到岸价仅为500美元,国内企业便势如破竹拿下越南市场。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几年光景,中国企业就兵败如山倒,日本摩托又重夺越南市场头把交椅。得而复失的原因是什么?好多中国企业都在扪心自问,包括尹明善自己。痛定思痛,根源在于中国企业热衷于的价格战,每辆摩托车从2000多美元打到500美元,最后更地道300美元,随着原材料涨价、汇率升值、贸易摩擦等一个个风浪袭来,就接二连三倒下。反观以本田代表的日本企业,始终稳定在每辆1200美元左右,产品质量稳定,售后服务完善,最终赢得了顾客,在竞争中笑到了最后。所以价格战就是走向死亡,物美和价廉就是两个对立的。轴承是传动件中重要的零部件,轴承的制造工艺最为复杂,所以他有必然的成本才能达到稳定的质量水平。一味地降低价格,就是降低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管频率,增加客户维护成本,成熟的客户最终会去分析综合使用成本,不只是失去一个客户,更失去地就是市场和品牌。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认清了道路,坚持了方向,但是转型之路实在艰难。市场低迷,增加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是必由之路。坚持技术开发,吸收国外技术,不断的产品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提升品牌,提高服务,专注于市场,分享利润给经销商是市场开拓的必要手段。
愿各位轴承人能这次市场危机中顶住压力,顺利突围,更希望轴承企业能够在这次转型升级中提升质量和品牌,铸就百年企业。